5月9日下午,八十一歲高齡的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研究孔學的大師級人物駱承烈先生在鄭州理工職業(yè)學院金馬禮堂,給全院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 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講座,常務副院長、博士趙金昭教授主持了此次會議。
“我是個老教師,到學校感覺就到自己家了,我從孔夫子的故鄉(xiāng),來到皇帝故里,來講傳統文化”,講座伊始,駱教授通過獨特的開場白及孔子文化的現狀闡述了中國傳統熱的原因。他表示,我國傳統文化被世界所認可,孔子文化已走向世界,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和而不同”思想。中西對話交流中,西方文化主要指基督教文化,東方文化則為孔子文化。西方文化強調個人奮斗,東方文化強調和諧,東西文化是對話,各取所長,而不是對抗。
講完我們的傳統文化,他又從我們的傳統文化出發(fā)看如何進行修身。駱教授認為,”過去的道德觀念常以孔子的三綱五常為準,而三綱,在現代人觀念看來,是錯誤的。駱教授表示,盡管不對,但三綱中的幾對關系怎么處理呢,根據習總書記“創(chuàng)新是改革、創(chuàng)造是發(fā)展”,我就提出了新的三綱:“上下相助”、“父子相學”、“夫妻相敬”,即上下級相互幫助、父子之間相互學習進步、夫妻之間相敬如賓來代替舊的、不合理的“三綱”。
駱教授總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中華民族精神,簡練概括其實就是團結、奮斗;再精煉、再概括起來,一個就是“干”;一個就是“和”,如果不和,什么事都干不成。這兩個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最后,趙院長作了重要講話。他表示,駱教授以其縝密的邏輯思維,幽默詼諧的語言,將孔子這一千秋偉人博大精深的思想講述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駱教授講的“孝”,延伸出來的“孝行八方”,使我們在座的老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他作為一個聽眾,也收獲頗多,真誠地感謝駱教授。
文/李雅琳 攝影/呂超 原俊祥
講座現場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