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疾病的基本動力結(jié)構
亞龍將其存在心理治療定義為一種動力取向的治療。他繼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療思想,在弗洛伊德“驅(qū)力→焦慮→防御機制”這一動力結(jié)構基礎上,提出“終極關懷的覺察→焦慮→防御機制”這一心理疾病的基本動力結(jié)構。
亞龍?zhí)岢龅男睦砑膊恿Y(jié)構,假定個體內(nèi)心存在著相互沖突的不同力量,不論是適應性的或是具有精神病理的思想、情緒和行為,都是這些沖突力量所引發(fā)的焦慮產(chǎn)生的結(jié)果;而且,這些力量產(chǎn)生于不同的覺察層面,有些甚至完全出于潛意識之中。但是,在另一方面,亞龍從存在主義立場出發(fā),認為引發(fā)焦慮的內(nèi)部沖突力量不僅來自人類被壓抑的本能沖動或者被內(nèi)化的重要他人,更重要的是來自個體對存在的既定事實,即存在哲學中所謂“終極關懷”的覺察和恐懼。他提出人類的四個終極關懷,分別是死亡、自由、存在孤獨和無意義。他認為,人類個體在面臨這些生命事實中的任何一個時,都會形成內(nèi)部的動力沖突,并因為覺察這些沖突而產(chǎn)生焦慮。個體為減輕或消除這些焦慮,將形成心理防御機制,但是這些防御機制可能會由于負擔過重或者使用過度,造成適應能力的崩潰而導致更大的焦慮。這就迫使個體訴諸極端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引發(fā)防衛(wèi)崩潰或失控,出現(xiàn)精神病理性思維、情緒和行為。
二、終極關懷與心理病理學
1、死亡(death)
亞龍認為,死亡和生命相依相存,同時存在而非先后發(fā)生,它不斷在生命表層之下騷動,對經(jīng)驗和行為具有巨大的影響。人類個體“了解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想要延續(xù)生命的渴望,這兩者間的張力形成存在沖突的核心。”對于心理治療來說,一方面,死亡是焦慮的原始來源,所以也是精神病理的基本來源。另一方面,覺察死亡是一種“邊界處境”(boundary situation),會使生活觀發(fā)生徹底的改變,因此是治療師可以利用的非常重要的治療力量。人類對抗死亡的兩種基本防衛(wèi)分別是獨特性(specialness)和終極拯救者(the ultimate rescuer)信念,前者是在潛意識中相信自己與眾不同,可以免除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后者是在潛意識中相信有一個全能的拯救者存在,會永遠看護、熱愛和保護自己免于死亡。
2、自由(freedom)
亞龍認為,從存在的角度看,自由意味著缺乏外在的結(jié)構。與日常經(jīng)驗相反,人類沒有進入一個設計好的宇宙,個體要為自身世界和生活的設計、選擇與行動負起完全的責任,我們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面臨無所依據(jù)的處境與我們對結(jié)構的渴望之間的沖突是焦慮的另一個重要來源。他將由此產(chǎn)生的焦慮稱作“無根”(groundlessness)焦慮。個體會通過無意識地以尋求結(jié)構、權威、崇高的計劃、神奇的力量、某種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等手段來避免使自己覺察到這種焦慮的存在,但是最有效的防衛(wèi)是單純地把現(xiàn)實看成經(jīng)驗中的既定現(xiàn)實,也就是事物的表相,從而避免承擔對自己的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責任。
3、存在孤獨(existentialisolation)
存在孤獨與人際孤獨和心理孤獨不同,指的是個體自身與任何其他生命之間無法跨域的鴻溝,是一種更基本的孤獨——人與世界的分離。個體了解自己的全然孤獨,卻又渴望接觸、渴望保護、渴望成為更大整體的一部分,這兩者之間所形成的張力就造成存在的沖突。對抗存在孤獨的最主要力量是關系。但是如果個體被對孤獨的恐懼和焦慮所控制,建立關系的過程中,就會把他人當作利用的工具,而這恰恰會導致關系的失敗,進而引發(fā)更大的焦慮。
4、無意義(meaninglessness)
亞龍?zhí)岢觯诖嬖诘牧隹磥,人類面臨一種困境:一方面需要意義,如果活著卻沒有意義、目標、價值或理想,就會引發(fā)極大的痛苦,嚴重的會使人決定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根據(jù)存在自由的觀念,人類自己構建了自身、自身存在的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處境,因此世界和宇宙沒有“意義”可言。這個存在的動力沖突,來自我們這個尋求意義的生物被拋進全然沒有意義的宇宙所造成的困境。個體為逃避焦慮,會形成虛無主義、無所謂態(tài)度或者強迫性沖動等種類繁多的防御機制。
三、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目標——移除成長的障礙
亞龍受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認為人生而具有自我實現(xiàn)的傾向,而人們的心理“障礙”實際上就是個體在應對由覺察終極關懷而引發(fā)的焦慮時形成的防御機制。這些防御機制雖然保護個體免遭焦慮的侵擾和折磨,但是同時也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形成限制,使其生活在存在的“非本真的模式”(海德格爾語)中。在這種模式中,個體無法覺察自己是生活和世界的創(chuàng)造來源,以至于在其中逃避、墮落、麻痹,憑借不引人注目來逃避選擇,從而限制了自身具有的成長潛力,喪失創(chuàng)造自己和生活的機會和能力。在亞龍看來,通過存在心理治療,個體獲得對死亡的洞見,學會很好地生活以便能夠更好地死去;了解自己要承擔責任、允諾改變、決定和行動;明白自己在關系中的角色;清醒地覺察自己參與生活的原則。在這一治療過程中,個體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減輕焦慮并逐漸覺察并移除被過度使用的防御機制,從而釋放自身所具有的成長性力量,獲得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