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接受著這樣的教育:獨立是好的,依靠別人的幫助是不好的。于是,那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了一個永恒的真理被無數(shù)父母用來教育孩子。然而,當我們這樣教育孩子要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時,結(jié)果真的是我們期待的嗎?我也曾經(jīng)這樣認為,直到兒子三歲左右。一天我在廚房做飯讓兒子幫我拿個東西過來,那邊卻傳來兒子大人般的聲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聽到稚嫩的聲音說著這樣有底氣的話,真是又氣又好笑,心想兒子怎么會說這樣的話,從哪學的。忽然意識到,是從我這學的,我讓他收拾玩具時,他要我?guī)兔κ帐皶r,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沒想到這么快就被還之自身了。從那時開始,我開始重新審視和反思關(guān)于獨立的教育。凡事有個度,我們一定要把握各種育兒理念的度。許多教育理念為了讓大家警醒,常常表現(xiàn)得具有革命精神,類似的如“夫妻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永遠不要打孩子”、“孩子能做的事千萬不要幫他做”等論斷。因此矯枉過正是常有的事,但父母拿來使用時一定要靈活處理,獨立的培養(yǎng)也一樣。獨立的前提是自感可以依賴的支持不健康的獨立就是被迫的獨立。是不得不面對的獨立,父母只想著讓孩子獨立,并未關(guān)注到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孩子只能自己面對,別無選擇。雖然父母是愛他的,但孩子感受不到,為了保護自己,他可能逐漸變得冷漠許多人心里有了困擾,也不會主動求助,他想要的只是擺脫這些負面的感覺,而不是去面對。阻礙求的原因通常有二:一是覺得沒人能幫到自己,因為一直以來,他們習慣了自己面對,缺少被支持和幫助的體驗。二是覺得求助是弱者的行為,自己的事情搞不定會讓他們自覺無能,不堅強等。有的甚至滑向重度精神障礙時還拒絕求助,有的甚至選擇自殺前均沒有嘗試過求助。因為自己的脆弱無法坦然向他人露,好強而缺少情感,通常很難與他人建立高質(zhì)量的親密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