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效應最早來源于中國畫上的一種手法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這種手法以無勝有,有無相生,是一種巧妙的藝表達,更是一種智慧。通俗解釋,即凡事留有余地。
在心理學中,留白效應是指人們在感知事情時,因聯(lián)想而印象更加深刻的心理現(xiàn)象。
20世紀初,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被盜。該畫被盜后,人們紛紛到博物館觀看原來掛過這幅畫的那面空墻。兩年過去后,人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到博物館前來觀看那面空墻的人,竟然比過去12年間欣賞這幅畫的觀眾還多一倍。心理學.上稱這種現(xiàn)象為“留白效應”。
在心理學和人際交往中,留白也同樣重要,如果將這種智慧,這種空白,運用到說話中,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有時候不說的話比說出來的話,更蘊涵道理,更有智慧。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應該有所注意,別人欲言又止的話,比起直接的批評和建議,更有意味。
留白效應啟示
1)在人際交往中,給人留有余地也是一種留白,不把話說死、不把事做絕,給人留有轉身余地,自己才有大道可以行之。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留白效應也可以制造懸念,勾起人們的好奇心,讓對話更好的進行。
2)在親子相處中,父母如果經(jīng)常嘮叨孩子、講大道理,會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從而開始“叛逆”,和父母對著干。但如果父母能夠適當?shù)牧舭,少嘮叨一點,或許會有更好的收獲。
3)在親密關系中,適當?shù)牧舭滓部梢宰尡舜硕嘈┛臻g和自由,也讓彼此多一些神秘感,這可以讓關系維持得更持久。
4)在時間管理中,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沒有給自己一個喘息、獨處或是療愈的時間。長時間下去會讓自己越來越內耗、焦慮。適當?shù)亟o自己留白,在這個時間里去獨處、思考、療愈,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體驗。